我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,身为语文老师十分无奈。
一日,一家长准备带孩子去参加亲戚的婚礼,问语文老师:“第三节第四节什么课?”
“语文课。”老师说。
“那没事。我们先上完数学课,第三节再接孩子去参加婚礼,我会让孩子把课文读背,生字抄写一下的。”家长匆匆带着孩子离开了。
语文老师在风中凌乱——什么意思?什么叫做那没事?语文课可以随便请假,数学课万万不能请?在他们心中,语文课只要课文读读背,生字认认熟,基本也就差不离了?
最近孩子感冒很多,时间持续了两个星期,我等了又等,终于还是将课文上下去了。我想说,你没来的课堂,错过了很多。
《雨点儿》,一个童话故事,雨点儿的降落让有花有草的地方更美了,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,长出了绿的草。很简单的文字,很干净的段落。生字也不多,十来个。教学第一自然段:
数不清的雨点儿,从云彩里飘落下来。
指名认读,读的不太好。“数”是多音字,“彩”是生字,没读准确。于是将这两个生字拎出来先教。
“‘彩’是一个生字,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?”
“我们学过‘采摘’的‘采’,加上三撇就是‘彩’。”叶同学可是一个识记高手。
“是的,这个字要是不记住,老师可就不高兴了,因为我的名字里就有这个字。”说罢,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“采”,然后用各色粉笔添上三撇:“我的爸爸希望我像天边的云彩一样漂亮,所以用了这个字,你们可一定要记住哦!”
“哇!这个是老师的名字啊!”
是的呀,一个普通的字,因为是老师的名字就变得格外亲切,格外有魅力了呢!开火车的时候,谁都会读这个字了。
生字都会了,第二次读这个句子。孩子们模仿着我的样子,将这个句子中的“数不清”、“飘落”读得有板有眼的。
“那么,你还见过数不清的什么,从什么地方怎么样呢?”
孩子们一愣,陷入沉思之中。
我学着小鸭子的步态,在讲台边踱着步子,摆着脑袋——
“数不清的小鸭子,从河里走上来!”
“数不清的小鱼,从水里跳起来!”
“数不清的猴子,从树林里跑出来!”
教室里一下子成了动物园,各种小动物从各种地方出来了!小蜜蜂、小蝴蝶、还有大象、青蛙……
“除了动物呢?”我可不想要仅限于此。
沸腾的教室安静下来了,有的啃起了指头,有的侧歪着脑袋。我蹲下身子,慢慢慢慢地扭动着长高——
“数不清的种子,从地下钻出来!”
“数不清的蘑菇,从草地下长出来!”
“数不清的草牙牙,从地里长出来!”
……
“除了这些动物和植物呢!”我问,“ 数不清的生字?”
“数不清的生字,从课文里跳出来。”
“数不清的问题,从我们的嘴里跑出来!”
“数不清的答案,从我们的脑袋里跑出来。”
“数不清的音乐,从音乐家的手下跑出来。”
……
看着他们涨红的小脸、兴奋的表情,我想,这个课堂是愉快的吧?这次学习是享受的吧?这样的氛围给了他们最大的精神愉悦吧?所以,他们后来那么认真听讲完成作业,不是因为完成了作业有红花,认真听讲有印章吧?他们爱上的是知识本身,是学问本身,是探索的过程吧?
有家长说:“老师,我家孩子回来以后麻烦给孩子补课一下,他的生字还记不牢,课文也背不来。”我说好的,其实我也只能让他把生字记牢,然后把课文读背。这样快乐的课堂体验,不是我以一己之力可以创造的,他也许能够通过补习最终记住生字,背诵课文。但是我无法还原一个课堂,那是一个全班同学都陷入狂欢的的时刻,是一个流星划过天空的瞬间,像翻滚的漩涡激荡着思维的浪花,窗外的北飞吹得桂花树沙沙响,窗内的我们一起感受知识的芬芳。
之后的一天,我在上班的路上,突然想到一件事:我们以为的《青蛙写诗》、或者《小书包》,可以因为学期时间太短,其他任务太多而教的毛糙一些,大不了,下一次再教一年级的时候可以改变一下节奏。但是对于这一班这一届的孩子而言,他们是只有一次机会学习《青蛙写诗》或者任何一篇课文,对他们而言,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没有重来一次的可能,也没有可以弥补了复制的机会,所以我们老师有时候说“来日方长”,在孩子们那里,只是“白驹过隙”,我们家长所说的“可以补课”,在孩子那里,却是“不可错过”。
所以,你现在应该大概知道我说得是什么意思了,下次如若请假,请不要和我说:“语文课,没事!”语文课,很有事。
作者:漠漠